劉闖研究員在聯合國糧農組織第37屆亞洲與太平洋區域部長級峰會就地標生境科技創新作主旨演講
?
2月19-22日,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第37屆亞洲與太平洋區域部長級峰會在斯里蘭卡首都科倫坡舉行,我所劉闖研究員就“優質地理產品生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以下簡稱“地標生境”)科技創新作主旨演講。
本次部長級峰會以“實現更高效、更包容、更有彈性和更可持續的農業食品系統”為主題,亞太地區47個成員國家的農業部長參加了會議。
2021年,糧農組織發起的綠色農業和啟動的旗艦項目“一國一品”倡議意在幫助開發特殊農產品的價值鏈和可持續發展,進而解決當前和可能新出現的饑餓、糧食不安全和營養不良問題,并為小農戶和家庭農場的發展有所幫助。該倡議面向全球,植根于國家和區域優先計劃,并通過與可持續發展目標(SDG)相一致的糧農組織2022-2031年戰略框架提供支持。亞洲及太平洋地區“一國一品”實施將惠及成員國以及促進成員國之間的深入合作。
劉闖研究員作為糧農組織“一國一品”亞太區域組織組副主席和“地標生境”專業科技服務團首席專家,受邀就“地標生境”方法與技術支持糧農組織 “一國一品”倡議的科技創新作主旨演講。她介紹了地理資源所研發的、包括地理標志產品、地理特色產品、地理傳統產品原產地為著眼點的科學、技術、工程、管理與文化融合貫通系統及其應用示范效益在中國的成功經驗。
糧農組織對“地標生境”系統給予了高度評價,助理總干事Beth Crawford指出:糧農組織非常重視科技創新,“科學和創新有助于改變糧農系統,實現更好的生產、更好的營養、更好的環境和更好的生活,不讓任何人掉隊”。她強調,地理資源所“在應用開放科學和技術在地理標志產品、環境保護和可持續性方面做出了開創性工作”,并“成功將該技術應用于源自不同地理、生物和社會環境的特殊農產品,通過建立連接消費者的特殊農產品的可追溯性,顯示了其在亞太地區‘一國一品’倡議中的巨大應用潛力。它將在改善生產者和生產環境,幫助提高特色農產品進入高端市場方面提供機遇。”
會后,劉闖研究員接受了糧農組織媒體的采訪,特別對 “地標生境”科技創新成果的具體內容、“地標生境”計劃實施過程中面對的主要挑戰性問題和解決方案和“地標生境”在亞太區域推廣應用對區域共同發展的作用做了說明。
地理資源所參加糧農組織第37屆亞洲與太平洋區域部長級峰會代表團由王生林書記為團長,并代表研究所與糧農組織簽署了雙方合作諒解備忘錄;所工會主席宋獻方研究員、對外合作處處長王振波研究員,《全球變化數據學報》執行副主編兼編輯部主任劉闖研究員和編輯部秘書李莉敏女士參加了代表團。
劉闖研究員做主旨演講
FAO助理總干事Beth Crawford 總結講話
附件下載: